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几年来,我院已构建起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渠道、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危机干预为主线、以三级心理保健网络为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体系。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提高大学让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施性和主动性。
全面推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性原则,防止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干拢,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确方向。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学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这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重点。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以心理教育的理论为基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二)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主题,是对学校其他教育活动的有力配合与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其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防止产生心理障碍,同时对有心理障碍学生进行咨询与辅导。
(四)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和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当“主角”,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做自己发展的主人。
(五)活动性原则
根据教育目的与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认识、训练与掌握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巧。
(六)注重个别化教育的原则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在群体性教育中渗透个别化教育;针对学生的个人问题,采取个别化教育和辅导措施,促进学生的适应与发展。
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一)生活适应心理
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与他人,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乐于交往、善于合作、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对性心理、性健康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念和健康的婚姻恋爱观;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宣泄情绪的适当方式,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处理冲突、转化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善于管理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健康休闲;形成一套自己认同又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的实现,确立负责任的、积极进取而又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形成亲和社会的参与型人格。
(二)学习心理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学会计划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型人格。
(三)自我完善心理
引导学生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培养爱、自信、自强、自制的独立型人格。
(四)生活发展心理
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自己需要、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明确升学、择业的人生意义,做好承担社会角色的心理准备;勇于选择、善于选择、形成能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的选择型人格。
五、 方式与途径
1. 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尤其是班主任、院系学生管理干部,要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确意识,能够基本掌握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学生中心理问题多发群体和班级,并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及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我校多年来一直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当中,并根据学生的群体特点不定期地聘请校内外专家、教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掌握或了解一些心理常识,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体验。
3. 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配合心理教育,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中心应按照一定的编制管理标准,配备了2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同时还聘请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十余名,通过当面咨询、电话咨询、互联网咨询、信箱咨询等多种途径,有针对性性的为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与指导服务,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情感情绪、就业择业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惑。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组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情况等检测,建立有针对性的、简便易行的学生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一般学生根据需要建立简案,主要是状况描述,如,心理健康状况、一般能力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等;而个别咨询与辅导的学生建立详案。主要是动态的过程描述,包括咨询前后的变化。同时,做好心理档案的保密和管理工作。
5、构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保健网络及相应的评估体系。根据不同的工作范围和指责分别设立校级、院级、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今后一段时间将重点放在二级学院和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组建和进一步晚上工作上,学社管理干部、班主任要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积极开展工作、发挥作用,从而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等问题,做到渠道畅通、矫正及时。
6、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知识宣传活动。通过举办 “心理健康文化月” 、现场心理咨询、趣味心理测试、心理沙龙、团体咨询、心理影评、问卷调查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加深了学生对心理健康和自我保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应对挫折和情绪调节等心理适应能力水平,在特殊的时期发挥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作用。
7、为预防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性事件,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体系。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和援助,避免或减少大学生中出现自伤或伤及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另外,通过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鼓励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8、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吸纳部分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组建心理协会,并在各个班级设1-2名心理健康信息员,通过这样一支上下沟通的队伍可以及时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另外,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角色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在同学们当中积极开展心理卫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9、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橱窗、板报等各种媒体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营造积极、健康的和谐氛围。
四、 今后需要改进的问题
1、加强对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干部及班主任的师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建立培训机制和制度。
2、聘请校内外心理学专家、学者担任各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督导、顾问,通过专家与老师沟通交流等方式,加强对二级学院、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干部权威性的专业心理健康指导。
3、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助心工程”,班主任通过定期下寝室、与学生经常谈心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需求,关注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做好初期的发现和疏导工作。
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200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