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互联网+、挑战杯这类国家性大学生竞赛?”“怎样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毕业去向?”“如何解决创新创业难题?”4月20日下午,我校第七期“我与校长有约”活动在大学科技园头脑风暴室举办。会上,5名学生代表围绕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学科竞赛、学校发展等问题与校长陈小林博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罗东云博士、旅游学院陈海龙博士人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讨论。

“‘我与校长有约’”活动是为了通过面对面交流,更好地听取同学意见和建议,针对问题落实好相关工作,形成学生思想与学校理念上的沟通,促进学生对学校的了解,打破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壁垒,引导学生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倾听同学们最真实的想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窥见发展契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基层,使我校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这就是‘我和校长有约’的初衷”。“同学们对学校有什么想法和建议以及对未来发展道路的困惑、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都可以提出来。”“希望大家能和我们多多交流想法,沟通困扰,我们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分享经验,帮助大家排忧解难,促进成长。”陈小林真诚而关切的话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张园园同学率先发问:“如今,考公竞争压力大,想考公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在考公、考研和创业这三个毕业大方向上应该如何选择呢?”对此,陈小林认为,对于毕业方向的选择,关键要看个人职业需求和就业倾向,根据个人性格及所长进行选择,确定好目标点后为之做好充足的准备,朝着一个方向坚定前进。随后,座谈会上其他同学依次发言,提出自己心中所关心的问题和对于自身专业未来就业方面的疑惑。

“创新创业上要多多进行学科交叉,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完成项目,形成学科和思维方式的互补,明确分工,发挥所长,通力合作,静待花开结果。”“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要擅于从过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丰富自身经历,促进成长。”会上,陈小林校长、罗东云博士和陈海龙博士结合自身经验,分享心得体会,为同学们解答心中疑惑,指导学生发展。

正值五四青年节前夕,陈小林与在座的青年学子一起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陈小林向同学们表达了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要有热爱学习,勤于钻研的奋斗精神,同时也要具有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团队意识,养成正直和善良的品格。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也是不断奋斗的过程,要不断地学习,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代青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新时代建设成果的享用者,青年要坚定信心和信念,鼓起勇气攻坚克难,勇于、敢于、愿于成才。

“这次座谈会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会后,医学院陈星宇同学讲到,“这次与校长和博士们的谈话,真是受益匪浅,对于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其次,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最后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与此同时,听了罗东云博士的建议后我明白了就业期望值也要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只有如此,才能谋取一份理想的岗位。”
撰稿:唐睿思、段瑞芝/文 吴善雨/摄 二审:李颖萍 三审:吴铃